欢迎来到风华文档网!

202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问题(2022年)

工作总结 时间:2022-06-09 15:06: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问题(2022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问题(2022年)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问题6篇

【篇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问题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历史考察
作者:姚庆峰
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22期

        摘要:思想政治教和意识形态功能有着很强烈的联系,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对人们的思想和道德建设以及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伴随着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这三个时期的始终,对国家政权巩固、社会稳定以及我国世界地位的提高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意识形态功能;
历史发展

        在国家的形成和政治制度的确立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伴随其中,它是稳定政权和增强人民的认同性的重要工具。而意识形态不可避免地产生于国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因此两者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的阐释

        在追溯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时,对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这两个概念进行必要的辨析是十分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意识形态的概念首先在哲学领域使用,随着社会发展,这一概念也发生了变化,有了政治上的意义,它是通过向人民输入一定的价值观,从而改变和重塑人民的思维和情感方式,使他们认同当权者的所实施的一系列的政策或制度。

        从上述阐释可知,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一定的宣传在人们的脑海中施加正面影响,而不是通过强制性的政治和法律手段去强迫人们去改正问题,改变思考方式。因此,思想道德教育的宣传活动能够使主流意识形态在人们的头脑中产生深刻的影响。而意识形态的功能渗透在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中,通过其进行传播。

        二、思想政治教育意识的形态功能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功能具有很强的联系性,没有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同一纸空文,毫无意义。在我国国家政权建立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功能的开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主要从我国革命斗争、社会建设和国家发展的三个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发展来看。

【篇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问题

三、名词解释

2、“问题与主义”之争: 问题与主义论战,又称 问题与主义之争,是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者同资产阶级实用主义者关于要不要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的论战,是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者之间的第一个回合。这次论战批判了资产阶级的实用主义和改良主义,宣传了历史唯物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

3、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全称“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是 1927年1月,根据毛泽东的倡议在武昌创办的,由邓演达负责,毛泽东主持,周以粟担任教务长。它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中共推动下,由国共两党共同创办的一所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农讲所把大批革命的种子撒向全国,极大地推动了党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和组织农民协会的工作。

4、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是1925年2月在周恩来的提议下成立的,它以共产党员为骨干、黄埔军校为基地,是中共广东军委领导下的团结各部队进步军人的革命团体。1926年4月15日,在当时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强行勒令下,由于党内主要领导人陈独秀采取妥协政策,被迫宣布解散。

5、中共黄埔特别支部:是1924年11月中共广东区委在黄埔军校秘密建立的,有周恩来、聂荣臻和挥代英负责指导支部工作。它是党在军队中的第一个基层,直属中共两广区委领导。

6、三湾改编:1927年秋收起义中,由于起义受挫毛泽东改变了攻打长沙的计划,率领部队向井冈山进军,9月28日抵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时,面对严峻形势,毛泽东决定对部队进行整顿,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湾改编。它包括:整顿组织,端正思想;
层层设立党组织,将支部建在连上;
破除军阀作风,确立新型的官民关系。意义是建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开创了军队内部的民主制度。

7、政治工作三大民主:三湾改编奠定了政治工作三大民主的基础。三大民民主是中共军队内部的民主制度,即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军事民主。其中,政治民主思想是三大民主的核心。

10、干部教育第一:是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相继发出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在总结几年来干部教育的基础上,明确提出的方针。把干部教育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并从方针原则和具体举措上着力于规范和完善党的干部教育工作,提高干部教育的效果与质量,

11、“思想领先”原则:思想领先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和成功经验。它是是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党取得各项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探究思想领先原则的内涵和理论依据。思想领先原则既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又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12、“团结——批评——团结”:
是我们党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原则,也是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是指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

13、“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这是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中为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而采取的两条宗旨,也是正确地进行党内斗争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政策。

14、连队政治工作的三把钥匙:三把钥 匙是指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开展的立功运动、团结互助运动和新式整军运动。这是一场群众性的自我教育运动,体现了思想领先和自愿性、民主性的原则,对发扬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启发阶级觉悟,加强团结友爱、互助合作,赢得解放战争的胜利,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打通连队工作之门的三把钥匙。

21、三反运动:三反是指反贪污、反浪费、发官僚主义。三反运动是指解放初期,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内部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

2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是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作的报告。在报告中,毛泽东结合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情况及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问题做了深刻、系统、全面的论述,同时也阐述了社会主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具体内容、基本方针和方法等问题。

【篇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
作者:胡余映
来源:《今日湖北·中旬刊》2013年第02期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并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研究这些宝贵经验,对于新时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加强党的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摆正思想政治教育的位置

        摆正思想政治教育在党的发展和国家建设中的位置,是正确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发挥其功效的基本前提。早在1955年,毛泽东就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中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尤其是这样。”①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对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理论概括。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遇到了挑战。在对国际国内局势和党内发展情况进行冷静深入的分析之后,我党依然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江泽民、胡锦涛为首的党的第三代、第四代领导集体继承并发展了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地位的认识。江泽民在2000年6月的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胡锦涛在2000年5月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的讲话中也强调了思想道德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发展史告诉我们:要全面、科学、理性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夸大或完全否定思想政治教育都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伤害。

【篇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问题

试述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发展过程
作者:姚林曼
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19年第02期

         一、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根源

         1.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中共一大结束,共产党的宣传工作开始走进工人群众中。1922年1月,工人罢工中最具有历史代表意义的是香港海员罢工。这是工人为了争取自己的利益,面对帝国主义的势力,第一次勇敢地站出来。截止1923年2月,中国民众罢工达到上百次且总参与人数过百万。由中国共产党带领的首次罢工高潮是闻名中外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对于军阀的残暴行为,工人并没有退缩。尽管这次罢工并没有取得胜利,然而中国工人的战斗力量由薄弱走向强大,这明显地说明中国共产党在人们心中占有一席之地。

        2.北伐战役中对工人的思想政治教育

         1925年1月,党的四大在上海召开,会议坚定了中国工人阶级在国民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工人运动快速发展。同年5月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五卅运动”大约有1700万不同阶层的群众参与且事件影响全中国,意味着迎来了大革命高潮。这说明了中国共产党通过文字或口头向工人阶级宣传的思想政治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并懂得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工农武装斗争中,同时中国共产党发挥指导带头模范作用。

        3.农民运动星火燎原

         1921年9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沈玄庐回到浙江萧山创办衙前村农民协会,拉开中国共产党初次指挥农民运动的序幕,这是全中国第一个有纲领、有章程的农民协会。在农民运动的前期阶段,引起全国农村革命运动狂潮的是广东海陆丰农民运动,两县的农民为了打倒封建主义、帝国主义,举行了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从中国的农民运动历史来看,与毛泽东革命活动有关的湖南农民运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更进一步推动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演进阶段

【篇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问题

两条主线: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中国共产党广泛团结和动员全国各族各界同胞、各党派、各军队、团体及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同仇敌忾,奋起抗战,抵御外敌入侵,最终取得自鸦片战争以来民族解放战争的第一次完全彻底胜利。
  这一胜利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共产党把争取抗战胜利作为全党各项工作的中心任务,坚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统一全党思想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及其广泛宣传教育的结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教育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教育构成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党内教育的重点
  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发展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面临的必须解决好的首要问题。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时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内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人,也是最先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问题的人。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召开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的重要报告,报告第一次从理论与实践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进行了表述。在报告中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民族的特点、具体情况的关系的角度提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帮助的。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它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须解决的问题。”[1]毛泽东特别强调指出:“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1]“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可以看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表述。“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就是说要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马克思主义,其表现形式应当是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毛泽东把这一问题称之为“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此引起全党高度重视。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中国革命曲折发展的实践中,认识到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危害,深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提高全党理论修养的必要性,具有理论学习的高度自觉性,在全党开展的系统的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的活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同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紧密结合起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抗日战争战争时期,我们党从夺取抗日战争胜利这个伟大的政治任务出发,突出强调全党的理论学习研究宣传对于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大意义。I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围主义的工作”。[2]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扩大的六中全会政治决议案》,强调全党“必须加紧认真地提高全党理论水平,自上而下一致地努力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学会灵活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国际经验应用于中国的每一个实际斗争中来”,[3]提出全党要普遍地、深入地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理论,以迎接更加艰苦更加伟大的斗争。
  1、加强领导,健全学习组织 
  为加强领导,1939年2月17日,中共中央设立干部教育部,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宣传部部长洛甫(张闻天)兼任部长,罗迈(李维汉)任副部长,领导学习运动。此后,各中央局、中央分局、区委、省委也都设立了干部教育部,区、省以下各级党委设干部教育科,从而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干部教育管理系统。1940年初,中央宣传部与干部教育部合并为中央宣传教育部,继续担负着具体领导学习运动的职责。1941年9月26日,中共中央通过《关于高级学习组的决定》,规定延安及外地各重要地区,均设立高级学习组。延安及各地高级学习组统归中央学习组(以中央委员为范围)管理指导,按时指定材料,总结经验,解答问题,中央学习组以毛泽东为组长,王稼祥为副组长。
  2、制定学习计划,规定学习任务
  1939年3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根据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制定了《延安在职干部教育暂行计划》,规定延安4000多名在职干部编班编组,坚持每日两小时的学习制度。延安整风过程中,毛泽东要求领导干部要多读理论书,并且多次为党的高级干部规定了必读数目。他指出:“我们党内要有相当多的干部,每人读一二十本、三四十本马恩列斯的书——我们党就武装起来了,我们党的水平就大大提高了。”[4]把每年的5月5日马克思的诞生日作为“学习节”,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张闻天、刘少奇等同志在多种场合反复宣讲学习的重要
  性。正是在这一时期,党的干部大兴读书、学习之风,大大提高了马列主义的水平,为争取抗战胜利打下了理论基础。
  3、翻译马列原著
  翻译马列原著,是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性工作。在这一时期,我党十分注意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出版情况。1938年5月成立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院”下设编译部,主要任务是编译“马恩丛书”、“列宁选集”及斯大林的著作。由延安解放社陆续重印和翻译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丛书》10部,《列宁选集》第1至18卷,《马恩列斯思想方法论》等重要著作以及其他许多介绍马恩列斯毛著作的文章。1939年初中央发出关于宣传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要坚持公开宣传马列主义,出版、翻译各种关于马列主义的刊物书籍,组织各种社会科学研究会与读书会等。1942年9月,毛泽东写信给何凯丰,提出“整风完后,中央须设一个大的编译部,把军委编译局并入,有二三十人工作,大批翻译马、恩、列、斯及苏联书籍,如再有力,则翻译英、法、德古典书籍”[5]。正如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说的:“近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籍翻译的多了,读的人也多了。这是很好的事。”[6]
  在翻译出版马列著作的同时,还先后出版了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著作,如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及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1944年5月,晋察冀中央局还专门编辑出版了《毛泽东选集》。
  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学习运动,极大地提高了全党的理论水平,提高了全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自觉性。陈云对许多问题的认识,包括对毛泽东比较全面的认识都是通过读书开始的。他后来说:“过去我认为毛泽东只是军事上很行,因为遵义会议后红军的行动方针是他出的主意。毛泽东写出《论持久战》后,我便了解了他在政治上也是很行的,实际上毛泽东政治、军事都很好。”[7]
  从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至1945年中共七大的召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第一阶段是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自觉地、主动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始;
第二阶段是《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发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互关系的开始,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学风;
第三阶段是延安整风运动的开展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有系统的理论指导的发展阶段。这次整风运动中,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构成了其中心内容,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第四阶段是中共七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1945年4月至6月召开的党的七大在通过的党章中正式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8]刘少奇在大会所做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毛泽东思想作了科学的概括和全面的论述,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共产主义。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整个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在土地革命战争转变为民族解放战争、党的总路线由土地革命和武装推翻国民党政权转变为实行国共合作,建立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背景下展开的。思想政治工作服从、服务于抗日这一中心任务。因此,宣传、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理论、方针、政策、策略贯穿整个抗日战争时期。
  1、战略防御阶段以抗战为中心,宣传教育党的抗日战略方针
  1937年7月芦沟桥事变爆发至1938年月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为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这一时期日军处于战略进攻、中国军队处于战略防御态势。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日军的进攻。中国抗日战争进人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同胞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8月,国共两党达成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不久改称第十八集团军)等协议。接着,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除琼崖红军游击队外,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共两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针对红军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的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思想认识问题和抵触情绪,党中央和总政治部组织部队学习讨论中央文件,开设政治教育课程,讲明我党我军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与任务,开展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中心内容的思想政治工作,为顺利完成红军改编,保持红军的先进性和战斗性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1937年8月1日,红军总政治部发出《关于新阶段的部队政治工作的决定》,中央组织部颁布《关于改编后党及政治机关的组织的决定》,对抗战爆发后部队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党和政治机关的组织机构作出了明确规定。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各级军政首长深入部队,现身说法,有针对性开展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红军改编工作顺利进行。
  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第一,因为有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政府当局暂时被迫放弃了攘外必须安内,对日本侵略者不抵抗以及寄希望于国际社会的调停干涉等政策,开始走向了抗日道路。第二,因为有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军队才能一致对外无数的将士爱国热情得以激发,他们才能在抗日战场上英勇杀敌,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第三,因为有了民族统一战线,中华民族空前的团结起来,一切的爱国力量集结在爱国抗日的旗帜之下,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凝聚成反抗外来侵略的滚滚热流,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最广泛最深厚的民族基础。第四,因为有了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可以运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在敌后广泛开展宣传,放手发动群众,壮大抗日人民武装,建立革命根据地。在国统区,推动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的发展,进一步扩大党的影响,这不仅保证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正因为如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领导抗日军队分别担负起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全国各界民众,包括中国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人士、民族工商业者和中间党派各少数民族、台港澳同胞、海外华侨都以不同的方式参加民族统一战线,投入了全民族抗战,在祖国生死存亡的危险关头,中华儿女表现了空前的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抗日战争是一场弱国对强国的战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在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寄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但是,抗战10个月的实践证明“亡国论”、“速胜论”是完全错误的。抗日战争的发展前途究竟如何?一时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  
  1938年5月至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总结抗战10个月来的经验,集中全党智慧,系统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
  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一方面,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强国弱国的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另一方面,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
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中国已经有了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在政治上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人民军队。因此,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9]
  毛泽东还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只要坚持持久抗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将在这个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10]
  毛泽东阐明的持久战战略思想,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必须实行的战略方针,对全国抗战的战略指导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论持久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它指明了抗战的前途,提出了正确的路线。抗战后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篇著作的预见是完全正确的。
  2、战略相持阶段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巩固并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8年月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改变了对华政策,将主要军事力量用来对付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对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在日本诱降政策的影响下,国民党在重申坚持持久抗战的同时,其对内对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蒋介石还将抗战到底的含义解释为“恢复到卢沟桥事变以前的状态”,这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同时又抽出相当多的兵力用来限制、打击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制造了多次的反共“磨擦”事件。
  (1)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党内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左”倾转为右倾。特别是1937年11月下旬王明从苏联回国,到处宣扬“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形成系统的右倾投降主义。如何坚持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和独立性,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中国人民的解放。针对党内存在的右倾投降倾向,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作了思想理论的解释与批判工作。为了统一全党思想,1938年9月-11月在延安召开了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会议要求“各级党部都应该加紧向全党同志解释统一战线中共产党的作用与意义,使他们清楚了解扩大与巩固统一战线是和扩大和巩固共产党不可分离的”。
  坚持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就必须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必须大力巩固、发展人民武装力量。针对少数部队放弃原则立场,迁就国民党和战区指挥关系,总政治部发出文件,严肃指出:“军队中政治工作,仍旧是共产党的党的工作,并不因统一战线的环境和战区的指挥关系而有所改变。因此,政治工作必须在政治上、理论上、组织上、工作内容与方法上,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一切迁就国民党,迁就军队指挥的上下系统,而丧失或减弱我党独立性的办法,都是有害有。”“红军时代的政治工作条例基本上现在仍旧适用。……我们必须保证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一切减弱党的领导作用的企图办法,都应该坚决拒绝之。”[11]
  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既统一,又独立。为此,共产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
必须坚持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
必须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已经取得的阵地,尤其是为了发展这些阵地,以动员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质上就是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使自己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坚力量。这是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的中心一环。在处理有关抗战的具体问题时,党则根据不同情况,对国民党采取“先奏后斩”、“先斩后奏”、“斩而不奏”、“不斩不奏的灵活策略方针。由于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保持了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保存和发展了革命阵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得以巩固和扩大。
  (2)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以后,由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开始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团结抗战的局面逐步发生严重危机,出现了中途妥协和内部分裂两大危险。针对这种情况,1939年7月,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三大口号,坚决揭露打击汪精卫集团的叛国投降活动,继续争取同蒋介石集团合作抗日。
  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国民党军队侵犯陕甘宁边区,并在山西、河北进攻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人民军队给予了坚决的还击。1941年1月,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在皖南以8万余兵力包围袭击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9000多人(除约2000人突围外,一部分被打散,大部牺牲或被捕)。蒋介石还诬称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这就是国民党制造的皖南事变。对于国民党当局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除了在军事上坚决进行自卫反击外,还在政治上对其进行有力的揭露和声讨,赢得了国内外舆论的同情和支持。1943年春,国民党顽固派策划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由于共产党及时进行揭露和斗争而被制止。
  针对国民党制造的一系列反共摩擦,党及时制定与宣传“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和“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告诫党内同志和部队指战员,打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气焰并不等于统一战线破裂,不要求一时痛快而忘记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也不因一时挫折而动摇与悲观失望。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基本政策。一是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又联合又斗争,主要是政治上的联合和斗争,斗争的主要手段是批评和教育。二是同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又联合又斗争,对他们尚能抗日的人加以联合,对其反共和同日本妥协的一面则进行斗争和加以孤立。在又联合又斗争中,党实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由此把蒋介石国民党团结在抗日阵营内,即使在蒋介石发动反共高潮,统一战线岌岌可危的严重情况下,仍然避免了分裂与内战,维护了两党合作抗战的局面。
  (3)制定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总结反“磨擦”斗争的经验,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进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为了发展进步势力,就要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放手发动人民群众主要是农民群众,扩大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人民武装,创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全国发展共产党的组织,发展全国民众的抗日运动。
  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争取中间势力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
二是尊重他们的利益;
三是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
  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他们采取两面政策,既主张抗日,又限共、溶共、反共并摧残进步势力。为此,共产党必须以革命的两面政策来对付他们,即贯彻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斗争不忘统一,统一不忘斗争,二者不可偏废,而以统一为主。同顽固派作斗争时,应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中国共产党上述原则和方针的提出和贯彻实施,对于坚持全民族抗战到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3、战略反攻阶段以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为目标,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45年,伴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全面胜利,中国的抗日战争也即将胜利,国民党蒋介石以胜利者的姿态自居,迫不及待的要与中国共产党争夺抗战胜利的果实。为了保证胜利的果实掌握在人民手中,我党及时地对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进行了客观的分析,表明了我们党在抗战胜利以后对中国现状的分析、敌我态势的对比及我党的策略,为广大人民在认清国民党反动派的真实面目、在思考抗战胜利以后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上,给予了正确的思想导航。
  1945年8月13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工作会议上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演讲。毛泽东以下山摘桃子的生动比喻和表述,对八年抗战中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军队和政权的作为进行了一个准确的定位。毛泽东指出:“抗战胜利的果实因该属谁?这是很明白的。比如说一棵桃树,树上结了桃子,这桃子就是胜利果实。桃子该由谁摘?这要问桃树是谁栽的,谁挑水浇的。蒋介石蹲在山上一担水也不挑,现在他却把手伸得老长老长地要摘桃子。他说,此桃子的所有权属于我蒋介石,我是地主,你们是农奴,我不准你们摘。我们在报上驳了他。我们说,你没有挑过水,所以没有摘桃子的权利。我们解放区的人民天天浇水,最有权力摘的应该是我们。同志们,抗日战争是人民流血牺牲得来的,抗战的胜利应当是人民的胜利,抗战的果实应当归给人民。”[12]这些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既是对投靠于美帝国主义的国民党反动集团在抗战后期腐败无能,连连战败失利的谴责,对其妄图抢夺胜利成果的揭露,更是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保卫抗战胜利成果的思想动员。
  抗战即将胜利时,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发出了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战斗任务。毛泽东在七大上特别强调指出:“当全国规模的内战还没有爆发的时候,人民中间和我们党内的许多同志,对于这个问题还不是都认识的清楚的。因为大规模的内战还没有到来”,“必须清醒地看到,内战危险是十分严重的”,“蒋介石对于人民是寸权必夺、寸利必得。我们呢?我们的方针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13]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了中国政党政治的新局面,改变了尖锐对立的国共关系。国共两党重新合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中国各民主党派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机会和可能。民主党派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积极力量。
  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积极性,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体和中坚力量。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
  综上所述,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政治基础;
宣传、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理论、方针、政策、策略贯穿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积极性,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注释:
  [1]毛泽东选集(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54页
  [2]毛泽东选集(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53页
  [3]《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2)[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年版.第40页
  [4]龚育之、逢先知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M].上海:三联书店,1986年版.
  [5]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毛泽东选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813
  [7]廖心文.延安时期陈云的读书生活.党的文献,2005,(3)第45-48页.
  [8]中共中央文件选集(l3)[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年版.
  [9]毛泽东选集(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52-453页
  [10]毛泽东选集(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62页
  [11]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政治工作教研室编:《军队政治工作历史资料》(5)[M],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82年版,第147页
  [12]毛泽东选集(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28-1129页
  [13]毛泽东选集(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26页

【篇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问题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习题集

【一】填空题

1.1930年,在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中,毛泽东首次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2.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研究社会问题,宣传马克思主义。

3.新文化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论战中成为主流,占据了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同非马克思主义展开的三次大的论战是、、

4.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在基层连队工作和瓦解敌军方面有许多新创造,其中、、

被称为打开连队工作的“三把钥匙”。

5.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和刘少奇在会上作的总结报告,全面阐述了新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政策: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

的指导思想,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在马上带来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重要性的认识,正确认识和处理思想政治教育和

的关系。

6.1919年,李大钊在《》发表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这是在中国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标志。

2.1920年8月,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的翻译的《》,是我国第一个用中文印刷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全译本。

7.1937年10月,毛泽东在《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中,深刻阐述了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那么是、

、。

8.2004年5月,全国第一家高校思想政治示范性网站“”开通,此后,各地高校结合实际,纷纷建立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

9.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之后,1996年10月10日,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

》,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又一个纲领性文件。

10.是继五四运动和延安整风之后,中国现代史上又一次规模空前和妨碍深远的思想教育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

【二】名词解释

1.政治工作三大原那么

2.“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

3.延安整风

4.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5.三湾改编

6.《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7.“思想领先”原那么

8.“三讲”教育

【三】简答

1.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是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

2.黄埔军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经验有哪些?

3.什么原因说《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成的标志?

4.试述《矛盾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指导意义?

6、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重要意义?

7.黄埔军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的特点。

8.“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论断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

9.简述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要紧内容和差不多原那么。

【三】辨析题

1.谭政所作的《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个中央文件。

2.整个军队的方向确实是政治工作的方向。

3.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明确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概念。

【四】论述题

1.什么原因要进行延安整风?其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上的深远历史意义是什么?

2.联系历史与现实,论述思想政治工作在红军长征中的“生命线”作用,这对当前有哪些重要启发?

3.理论联系实际,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

4.什么原因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党在社会主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献?

5.联系社会实际,论述什么原因必须加强与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推荐访问: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共产党领导 相关 中国共产党领导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问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问题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