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风华文档网!

论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

工作总结 时间:2022-09-01 16:42: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供大家参考。

论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

 

 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文章作者:

 宋刚峰 章国英

  一

 执政理念系指执政主体对其执政活动的理性认识和价值取向, 属执政活动的意识形态层面及其意识形态的核心观念, 是产生执政纲领、 主张、 方略、 政策以及工作思路的思想基础, 是执政活动的理论指导和执政能力的思想基础。

 先进的执政理念是对执政活动特别是执政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反映, 是执政党建党思想和价值取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集中体现。

 对执政党而言, 没有明晰、 确定的执政理念, 其执政活动可能是盲目的、 随意的, 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也难以提高; 没有先进的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执政理念, 其执政活动可能会背离社会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 偏离时代前进的方向, 损害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新世纪新阶段, 中国共产党正在为提高执政能力、 巩固执政地位并接受长期执政考验而奋斗。

 因而, 重视党的执政理念研究, 继承发展体现执政规律和适应时代要求的先进执政理念, 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先进性,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

 我们党在半个多世纪的执政活动中, 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成熟而鲜明、 凝结着中央几代领导集体和全党智慧、 体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特征及其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 并被实践证明完全符合执政规律的执政理念。

 主要有:

  (一)

 执政为民理念。

 这是党执政理念的核心, 体现了 党的根本宗旨 、 最基本的价值观和共产党执政最基本的规律, 是夯实和拓展立党之本、 执政之基、 力量之源的根本途径。

  毛泽东反复强调从领导革命战争到建设社会主义, 一切为了 人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是党的宗旨和根本目的。

 邓小平提出把人民拥护不拥护、 赞成不赞成、 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质, 就是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形势下赋予执政为民理念新的时代内涵。

 鲜明地提出以人为本的观念, 把人民群众的愿望、 需要、 利益以及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党和政府各项工作的中心地位, 深切关注人民群众的生存、 发展状况和人的价值, 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国家建设发展的最高目 标, 情为民所系、 权为民所用、 利为民所谋, 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二)

 致力于发展理念。

 经济建设和发展是工人阶级政党夺取政权后首要的根本的任务。

 自新中国成立开始, 我们党就致力于探索经济发展之路。

 全国胜利前夕, 毛泽东就号召全党:

 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

 学做经济工作。

 邓小平的发展观集中体现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改善人民生活、 提高综合国力上。

 江泽民同志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要求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方向, 加快经济增长, 增强执政的物质基础。

 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后, 党的发展理念更加科学, 更符合现阶段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其集中体现在全面、 协调、 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上。

  (三)

 民主法制理念。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 依法治国是基本治国方略, 二者相辅相成, 是共产党执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规律之一。

 毛泽东在回答黄炎培提出的中共如何跳出“其兴也焉, 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问题时说:

 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 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

 这条新路, 就是民主。

 邓小平的民主法制思想体现在把发展民主同健全法制紧密联系在一起, 实现民主的法制化。

 江泽民同志提出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系列主张, 进一步顺应了 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

  十六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目标, 使民主法制理念得到进一步发展。

 民主观念、 权利观念、 依法行政观念、 法律权威观念、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观念等, 都得到了具体的丰富和展开, 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充满了生机。

  (四)

 维护稳定理念。

 我国幅员辽阔, 人口众多, 民族构成复杂, 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是党长期执政的必然要求。

 新中国成立之初, 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采取了 一系列措施医治战争的创伤, 维护社会的稳定, 保证经济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 邓小平曾严肃指出:中国的问题, 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

 没有稳定的环境, 什么都搞不成。

 江泽民同志精辟地论述了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实践中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 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五)

 发展先进文化理念。

 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生命力、 创造力、 凝聚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要求, 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规律之一。

 在文化建设理念上, 毛泽东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 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方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得到坚持和发展。

 十六大再次指出:

 “坚持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方针, 弘扬主旋律, 提倡多样化”, 并系统提出了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原则。

  (六)

 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和运用一切积极因素理念。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同盟者,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是毛泽东一贯坚持和强调的基本观念。

 邓小平说:

 统一战线的对象, 清楚得很, 顾名思义, 是把一切能够联合的都联合起来, 范围以宽为宜, 宽有利, 不是窄有利。

 十六大提出增强阶级基础、 扩大群众基础观念, 对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都要团结, 对他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 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 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 使全体人民各尽其能、 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七)

 从严治党理念。

 治国必先治党, 治党务必从严。

 这也是党执政的一条重要规律。毛泽东在执掌全国政权前夕 就郑重提醒全党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 提出“两个务必”的要求。

 邓小平对党的建设十分关注, 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的著名论断, 他对党内腐败问题高度警觉, 尖锐指出:

 不惩治腐败, 特别是党内的高层的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

 江泽民同志对执政条件下的党的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 不仅明确了指导思想, 并全面部署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党的建设高度重视, 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问题上旗帜鲜明, 态度坚决, 标本兼治, 打防结合, 取得反腐倡廉的重大成效。

  三

  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思想始终统帅和主导着党执政活动的各个具体方面和各个历史时期, 是党执政理念体系的灵魂和执政理念形成的核心价值取向; 二是党的具体执政理念如上述归纳的七个方面理念的内涵, 是党根据所处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而形成并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不断与时俱进的。

  因而, 保持党执政理念的先进性, 实现党的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 是全党面对的经常性重大课题, 解决这一课题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 体现时代性。

 时代条件是政党执政理念产生的鲜活源泉。

 一种思想理论的核心观念往往是它的时代精神的凝结。

 而分析执政环境、 执政基础和执政主体自身 状况是分析时代性的最佳切入点。

 新时期我们党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理念的确立, 正是深刻认识执政环境、执政基础以及执政主体自身状况的结果。

 在党的执政环境“形势逼人, 不进则退”, 党赖以执政的社会基础复杂化, 作为执政主体的中国共产党自身 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条件下, 党中央鲜明地提出相信谁、 依靠谁、 为了谁的问题, 将人民群众主体地位郑重地提到全党面前。显然,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理念是整合新时期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应对党所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 各种困难和风险、 各种矛盾和课题的最有力的力量, 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 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第二, 把握规律性。

 正确的理论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共产党执政规律、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党的执政理念形成丰富所必须遵循的三大规律。

 只有正确反映和体现这三大规律的执政理念, 才能指明执政活动正确的方向, 巩固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实现执政目 的。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就是对三大规律认识的重要成果。

 我们党以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为核心的一系列执政理念的形成和丰富是对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果的成功运用。

  第三, 富于创造性。

 要以一种动态的、 开放的、 发展的姿态, 以一种宽广的胸怀和眼界, 面向时代和未来, 面向中国和世界。

 这既是一个态度问题, 也是一个观念问题。

 真理不能穷尽, 对真理的认识也不能穷尽。

 事物的发展是永恒的, 对规律的认识也是无止境的。

 只有以一种动态的、 开放的、 发展的姿态, 才能不断地认识规律, 把握规律, 不断地丰富、 完善执政理念体系, 实现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

 要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 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这既是一个勇气问题, 也是一个立场问题。

 缺乏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勇气, 就难以与时俱进。

 要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在渐进中更新。

 执政理念的创新成果将直接作用于执政实践和社会变革, 因而要充分考虑历史、 现在和未来的关系, 使之既不割断历史、 又不迷失方向, 既不落后于时代、 又不超越阶段, 以保持社会在稳定中发展前进。

  (作者单位:

 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 湖北省安全厅)

推荐访问:论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 中国共产党 执政 理念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