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风华文档网!

湖北省一县一品

工作总结 时间:2022-09-15 09:36: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湖北省一县一品,供大家参考。

湖北省一县一品

 

 湖北省一县一品” 文化品牌创建工作会议会场( 中国经济网通讯员

 耿广恩/摄)

 中国经济网潜江 7 月 8 日讯(记者魏劲松 柳洁、 通讯员耿广恩) 中国青铜文化之都、 中国戏剧之都、 人类健康核心主题活动的国际性平台……你是否能够想象, 文化品牌定位如此之高的城市, 这里可以一口气排出几十个, 而且, 都在中国的同一个省份里。

 湖北, 这片资源丰富、 人杰地灵的神奇土地, 自 2005 年以来, 正逐步呈现出一版辉煌宏大、 浓墨重彩、 令世人惊艳的“文化地图” 。

  7 月 7 日, 湖北省“一县一品” 文化品牌创建工作会议在潜江召开。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 副主席赵实, 省委常委、 宣传部部长尹汉宁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宣读了湖北省委书记、 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的重要批示和省委副书记、 省长王国生的贺信。

 今年初, 李鸿忠就“一县一品” 文化品牌创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由省委省政府统筹推进, 专题研究、 专题部署。

 王国生在给会议发来的贺信中指出, “一县一品” 文化品牌创建在文化强省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 加强县级城乡 文化组织建设和惠民文化服务,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载体。

 希望宣传文化战线上的同志们继续努力,不断提高“一县一品” 创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努力谱写湖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篇章。

  赵实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我省“一县一品” 文化品牌创建活动取得的丰硕果实, 并就进一步提高创建工作水平提出要求。

  尹汉宁从文化创造、 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强省建设等方面强调了创建工作的重要性。

 他指出, “一县一品” 文化品牌创建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 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 更好地服务群众。

 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积极构建文化品牌策划、 生产、 营销主体,不断培育叫得响、 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要树立科学理念, 在规划、 设计、 管理等各个环节加强统筹, 凝聚各方力量, 提高整体效益。

 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一年一次工作会议、 一年一次总结表彰、 一年一次集中展示, 不断把创建活动引向深入。

  创新绘就荆楚文化新版图

 2011 年 4 月, 湖北十堰, 武当山下。

 雄浑奇特的自然风光、 源远流长的道家文化、 外柔内刚的武当功夫, 早已让武当山名闻遐迩。

 不过, 那些正在晨风中缓缓打着太极拳的修炼者并不知道, 就在这风景如画的季节里, 一批同样身怀外柔内刚的深厚“功夫” 的人, 这几天正聚集到山下。

  不同的是, 这些人身上的“功夫” , 并非武术, 而是文化。

 这是一批特殊的文化人。

 准确地说, 是文联人。

  正在这里举行的 2011 年湖北全省市州文联工作会议, 把这批意气风发的文

 联人汇聚到此。

 他们要借武当山这片钟灵毓秀之地, 来总结、 交流和探讨全省各级文联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用武之地” 。

  文人的思维, 向来喜欢天马行空; 文人的讨论, 向来务虚大于务实。

 但是,这次会议却不同。

 整整 3 天, 这批文联人的话题异常集中, 几乎从没有离开过 4个字:

 “一县一品” 。

  这 4 个字, 是近年来整个湖北文化建设工作中的关键词之一。

  会议的主导者, 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 常务副主席刘永泽, 一位精研书法、善于策划的文艺活动家, 也是湖北“一县一品” 文化品牌创建工作的忠实推动者, 在这次会议上传达了湖北省委、 省政府对“一县一品” 工作的高度重视, 也再次为大家诠释了自己对“一县一品” 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他的诠释, 也恰好解答了湖北省委、 省政府对这项品牌重视的根本原因。

  关键处就在两个字:

 “创新” 。

  从本质上来说, “一县一品” 文化品牌创建工作, 就是一系列的创新, 从文联工作的创新, 到文艺工作的创新, 到基层文化建设的创新, 到地方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

  这一系列的创新, 始于 2005 年湖北全省的一次基层文联工作经验交流会,受湖北省经济发展中“一县一品” 品牌创建工作启发, 湖北省文联在调研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县一品” 的文艺品牌创建。

 6 年来, 这项工作不断补充、 不断发展、 不断完善, 也不断提高, 至今, 仍然如同流过荆楚大地的滔滔长江一样,在大踏步地向前奔腾浩荡。

  正是因为这一创新, 湖北全省的文联人, 最大程度地参与到了当地文化建设的时代大潮中, 为自己开辟了空前广阔的“用武之地” 。

  也正因为它是创新, 已经与全省各级文联人共同为之思考并努力实践了 6个年头的刘永泽, 至今依然明确地告诉大家:

 “我们还在摸着石头过河。

 ”

  “这项工作从来没有一个模式可以借鉴, 没有一个摆放在那里的理论可以指导, 所有人都只能在实践中琢磨, 在琢磨中提炼, 过去, 我们遇见过许多问题,将来, 我们依然还会遇见许多问题。

 但是, 作为文联人, 我们决不绕着走。

 这些问题, 我们都要努力在具体工作中去解决, 去寻找答案。

 ”

  这就是刘永泽, 一个在文化战线工作了多年的文艺老兵的心声。

  朴实的话语, 扎实的行动。

 就在这次会议上, 面对基层文联负责人兴奋的汇报和热烈的讨论, 刘永泽一边认真聆听和记录大家的发言, 一边不失时机地插话,对每一个具体工作发表自己的新想法和新建议:

  “红安县文联, 能不能利用当地资源打造红色文化的亮点? 能不能先整理资料搞一个内参, 向你们市委、 市政府汇报一下, 看能否先争取领导支持。

 ”

  “黄石市群众音乐爱好者多, 企业家也有参与公益文化建设的热情, 能不能在体制方面再大胆一些, 做更深入的探索? ”

  “武汉高校大学生艺术节, 我们省文联帮你们和中国舞协联络一下, 能不能和他们的大学生舞蹈比赛结合在一起, 把这个品牌打到全国范围去? ”

  ……

 刘永泽的话语, 总能引起市州文联参会者的热情回应。

 在热烈的碰撞中, 点子就这样一个一个地冒出来, 创意就这样一步一步地生发开来, 思路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开拓出来, 文联人的活力, 也就在这样一种氛围中, 一波一波地荡漾喷发开来。

  6 年时间, “一县一品” 让湖北全省的基层文化建设呈现出一片春意盎然,让文联人感觉到一种热血沸腾。

 创新, 对一个群体的工作开展, 对一个地方的文化建设乃至经济社会发展, 彰显出宝贵和重要。

  真抓实干谋篇布局

 湖北省“十二五”发展纲要明确指出: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全省支柱产业,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6%。

 “一县一品”创建工作是推动县域基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引擎。

  湖北省“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以来, 很多地方由党委、 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 常委宣传部长具体抓, 切实承担起凝聚各方力量的组织责任, 形成创建工作的重大推力。

 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把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纳入经济、 政治、 文化、 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党委、 政府年度工作要点, 纳入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 将创建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将创建项目纳入发改委重点项目库, 将品牌推介纳入对外宣传重点。在创建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形成八仙过海、 各显其能, 千帆竞发、 你追我赶, 百花齐放、 争奇斗艳的良好工作局面。

  省文联把“一县一品”创建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确立了“一手抓精品生产, 一手抓品牌创建”的工作思路, 抽调骨干力量参与创建办公室日常工作, 深入到十几个市、 县、区进行座谈、 调研、 摸底, 反复推敲, 八易其稿, 形成了《湖北省“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实施办法(试行)》, 省委宣传部、 省文化厅、 省文联以鄂宣发[2010]1 号文件下发执行。

 该文件政策性、 操作性强, 对文化品牌创建的意义、 原则、 目标、 标准、 条件、 申报评选、 表彰推介、 组织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为全省“一县一品”创建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鲜花因个性而美丽, 文化因特色而精彩。

 创建工作中, 湖北省对各地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了科学的提炼归纳, 根据其特点加强分类指导, 梳理创建类型, 总结创建经验, 分析存在问题, 提出合理建议, 帮助各地落实文化特色确定、 文化品牌定位、 文化品名定名、 文化项目

 立项、 文化活动策划、 对外宣传推介等工作。

  以文化名人为题打造品牌。

 如潜江的曹禺文化、 蕲春的李时珍中医药文化、 黄陂的木兰文化、 随县的炎帝神农文化、 襄州的诗书两襄阳(孟浩然、 米芾)、 公安的“三袁”文化、 红安的将军文化等。

  以文化遗产为题打造品牌。

 如武昌区的首义文化、 十堰的武当文化、 郧西的牛郎织女风情园、 房县的尹吉甫诗经文化、 秭归的端午文化、 大治的青铜文化、 黄梅的佛教禅宗文化等。

 以民间文化为题打造品牌。

 如长阳的土家源文化、 恩施的女儿会、 孝感的镂刻艺术、 谷城的薤山根艺、 梁子湖区的武昌鱼文化、 神农架的三锣鼓等。

  以文艺样式为题打造品牌。

 如郧县的凤凰灯舞、 来凤的摆手舞、 安陆的水墨漫画、 仙桃的天沔花鼓戏、 天门的江汉曲艺、 钟祥的莫愁湖乡 土作家群等。

  以自然景观为题打造品牌。

 如嘉鱼的灵秀山水文化旅游度假区、 洪湖市的印象·洪湖系列、荆州区的桃花会等。

  湖北坚持开门搞创建, 在“文”字上做文章, 在“联”字上下功夫, 上下结合、 左右互动、 密切协作, 形成合力。

 该省实施了与中国文联的部省合作项目制, 为各地“一县一品”创建出谋划策、 牵线搭桥, 聚智、 聚才、 聚力, 打造品牌、 擦亮品牌、 推介品牌, 上接天气、 下接地气。

 在潜江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活动中, 省文联、 省剧协协调潜江市与中国剧协签订了兴建梅苑, 建设中国剧协曹禺剧本奖创作基地、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交流中心、“曹禺大剧院”项目的协议, 打造中国戏剧之都。

  湖北还积极争取中国书协授予了襄阳市“中国书法名城”、 中国民协先后授予了襄阳市和荆州市“三国文化之乡 ”、 中国音协授予了 随州市“中国编钟之乡 ”、 中国舞协授予了利川市“中国歌舞之乡”、 中国曲协授予了天门市“中国曲艺之乡”、 中国民协授予咸宁市咸宁区“中国嫦娥文化之乡”等。

 中国书协和黄冈市、 武昌区合作兴建“东坡碑林”和“首义碑。

  创建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能单打独斗、 封闭运行。

 按照湖北省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省文联主动与省发改委、 省财政厅、 省文化厅、 省旅游局等有关政府职能部门联系, 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创建合力。

 省发改委在编制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文化项目中, 组织部分文艺家参加咨询调研。

 省财政厅、 省委宣传部还专门印发了《湖北省“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确定一年 1000 万, 三年 3000 万元创建专项资金, 明确了“一县一品”创建的奖励和扶持标准, 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省文联积极配合省文化厅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做好理论研究工作。

 省旅游局和省文联合作出版了百名摄影家聚焦“两圈一带”的《灵秀湖北》摄影集。

 长江出版社和省文联合作编辑出版了《湖北省“一县一品”文化资源概览》 一书。

  融合增值辐射助推跨越式发展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文化品牌具有强大的整合、 聚集、 增值、 辐射、 放大效应,是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跨越发展的重要力量。

 湖北省“一县一品”文化品牌的创建,

 虽然时间不长, 但已经在实践中显示了独特的作用。

  在产业调整中起着引领作用。

 在湖北县域经济中, 产业结构比较传统, 叫“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 新型产业不新”。

 而文化产业既是现代服务业, 又是支柱产业, 对产业结构调整起着引领作用。

 武汉市的黄陂区大打“木兰牌”, 兴建了木兰景区和花木兰纪念馆, 开发了木兰泉饮料、 木兰牌醇酒、 木兰牌豆丝、 木兰牌泥塑等。

 去年, 该区接待国内外游客 390万人次, 文化旅游收入 5.85 亿元。

 潜江市大打“曹禺牌”, 把梅苑建设成戏剧艺术的大观园和湖北文化旅游的新景观, 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仅第二届曹禺文化周, 就签约经贸投资项目 53 个, 投资总额 218 亿元。

 枝江市通过打造步步升鞋产业文化, 形成了步步升布鞋文化产业园, 开发出系列旅游商品, 步步升布鞋被评为三峡十大特产、 十大旅游商品和湖北名牌产品。

  此外, 各地在创建中推出的许多“一县一品”文化品牌, 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产业价值。

 如襄阳米芾书法、 十堰武当文化、 天门陆羽故园、 随州炎帝神农故里、 孝感民间镂刻艺术等,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产业发展内容, 有的还扩展为全省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园区并纳入了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在文化消费中起着带动作用。

 实践证明:

 经济建设的高潮必然带来文化建设的高潮, 人们在解决温饱之后必然带来对文化的需求。

 实践同时证明:

 经济规律是需求创造供给, 文化规律则是供给创造需求。

 而“一县一品”的文化品牌和文化活动正好可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和精神享受, 起着“改善民生、 文化惠民”的作用。

 云梦县的老...

推荐访问:湖北省一县一品 湖北省 一品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