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风华文档网!

育人为本(完整文档)

工作总结 时间:2022-09-25 09:36:0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育人为本(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育人为本(完整文档)

 

 育人为本 构建大德育课程体系 江苏省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 我校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职业高级中学。

 二十多年来, 学校在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技能素质的培养上始终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理念, 与时俱进, 不断探索创新, 构建了 一整套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大德育课程体系”, 使学校德育工作亮点频现, 为常武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世所公认的贡献, 也使学校在省内外享有盛名。

 一、 “大德育课程体系”的内涵 依照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的要求, 把全体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 具有社会公德、 文明行为习惯、 遵纪守法的公民, 作为德育总目标; 把涵盖政治、 思想、 道德、 法纪、 心理等五项要素的教育作为德育内容, 构成德育统一体; 把实践作为德育课程目标的出发点与终结点。

 我们认为:

 德育目标归根到底是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统一; 德育过程是实践活动; 道德实践能力是学生品德评价的根本标准。

 二、 “大德育课程体系”的提出与建立 以往的德育是线性结构、 单一内容、 凝固模式——从课堂到课堂、从教材到教材、 从理论到理论, 具体体现为:

 概念理解偏差, 德育内容空泛、 狭窄、 无序, 德育要求陈旧、 偏高, “做人教育”不突出, 其结果是教育对象不适应我们的教育, 或者接受了我们教育的对象不适应社会, 无论哪一种结果, 都无法为社会培养出有用人才。

 全国教育科学“九五”“十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 提出的德育工作目 标内容体系和实践活动体系, 为建立大德育课程体系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因此, 我校面向现代社会, 重新整合德育工作, 形成了一个课内外结合, 理论、 知识、 能力、 素质并重, 课堂、 学校、 家庭、 社会相联的大德育课程体系。

 三、 “大德育课程体系”的实施 ( 一)

 切合实际的课程内 容体系 新形势下的我校德育工作内容分为七个主干模块。

 一是新生入学教育。

 加强入学新生的纪律与理想教育, 突出重点,让广大新生了解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 学校的教育要求, 懂得在校应掌握哪些知识结构, 培养哪些专业技能, 塑造何种素质, 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 确立奋斗目标。

 二是行为规范教育。

 围绕“学生行为一日常规管理”要求, 制订相应的教育管理考核办法, 建立由各管理职能部门在内的教育考核检查网络。

 结合一日常规教育、 普法教育, 剖析正反典型, 强化管理效应,进行实实在在的富有成效的行为规范教育。

 三是宿舍文化建设。

 净、 静、 境应为宿舍文化建设的目标。

 其内容主要包括宿舍物品摆放、 卫生净化、 宿舍美化、 宿舍创优竞赛等内容, 促使学生养成习惯, 形成自律机制。

 四是爱国主义教育。

 这一模块主要是在传统的历史性纪念日开展教育活动, 兼顾时事政治的学习讨论, 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之情, 报国之志, 效国之行。

 五是“四德、 三观”教育。

 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 个人品德, 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线之一, 我们使之更具系统性和连贯性, 贯穿于3年职业教育的始终。

 六是身心健康教育。

 掌握基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 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形成健康的人格和个性, 还要具备珍惜生命的意识, 崇尚体育, 热爱运动, 保持良好的体能和健康的体质, 适应现代化的学习、 工作节奏。

 七是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在新生入学阶段, 让学生树立“人人有发展, 个个能成才”的观念, 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在二年级, 对学生进行人文科学教育、 专业技能培养,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学生一专多能。

 到三年级, 对学生进行就业观、 择业观、 价值观、 创业观教育。

 还有诸如劳动教育、 法纪教育、 学生自我教育等, 都可以穿插在这七个主干教育模块之中组织进行。

 ( 二)

 丰富多 彩的课程形式体系 一是专门课程。

 德育的专门课程是学校对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马列主义基本常识教育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观点教育的主要学科。

 它在诸多的德育途径中居特殊重要地位。

 对于促进学生树立正

 确的政治方向,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一课程包括《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 、 《法律基础知识》 、 《哲学基础知识》 、 《时事政治》 、《邓小平理论概论》 、 《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 。

 二是学科课程。

 各科教学中包含着许多德育因素。

 学科教师虽然不是专门的德育课程的承担者, 但同样是德育工作者, 因此, 我校树立全员德育的思想, 在进行学科知识教学中, 要充分挖掘各科教学中的德育资源, 明确每节课的教育目的, 准确提练和寻找学科德育的切入点, 发挥德育的间接性、 渗透性优势,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德育, 这是取得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

 我校专门制定的《学科渗透德育大纲》 , 在各学科教学考核评优中把是否渗透德育作为重要考核依据之一。

 三是活动课程。

 1. 模拟社会实践活动。

 模拟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具有一定教育目标, 在以真实情景为原形的人为情境中, 学习操作的教育活动形式。第一, 在学校内开展“模拟法庭”、 “模拟银行”、 “模拟商店”等模拟实践活动。

 第二, 在家庭中开展“当家一日”“今日我做‘父母’”等模拟实践活动, 第三, 在校外专门为学生建立诸如“生存岛”、 “绿色营地”等综合活动实践基地。

 通过模拟学习、 训练和亲身体验, 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2. 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包括:

 第一, 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

 内容包括:

 ①生产劳动; ②公益劳动(植树种草、 扫雪、 助残、帮助烈军属和孤寡老人、 维护公共秩序及交通安全和环境卫生)

 ; ③政治思想教育活动(参观访问、 游览、 社会调查、 社会考察、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 ④训练活动(军训、 远足)

 ; ⑤共建活动(警校共建、军学共建、 法院与学校共建、 )

 。

 第二, 家庭中的实践活动内容包含:①家务劳动 (整理房间、 搞卫生、 洗衣做饭、 采购等力所能及的劳动);②家庭外出活动(参观、 游览、 走亲访友)

 。

 第三, 社区及社会中的实践活动。

 内容包括:

 ①勤工俭学(脑力性和体力性的、 生产性和服务性的、 手工性的和技术性的、 社会性的和家务性的)

 。

 ②由国家、

 省市及地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挂牌的德育基地 (场馆、 公园、 陵墓、名院校、 历史纪念地)

 开展的活动; ③社区服务。

 使社会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四是隐性课程。

 1. 依靠教师对学生的真诚、 热爱、 接受、 理解来完成。

 德育不同于智育, 学生不同于产品, 能否做到以心换心, 心心相印, 是德育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2. 依靠丰富校园文化来完成。

 如建立和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发挥校歌、 校服、 校训、 校纪对学生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搞好图书馆、阅览室的建设, 认真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编制必读图书和选读图书目录, 引导学生有计划地阅读一些名著; 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学 习外国优秀文化, 抵制各种庸俗文化、 黄色文化影响; 设立校史室,办好板报、 橱窗、 广播、 校报、 校刊等; 动静结合, 特别是注意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 以收到实实在在的育人成效。

 学校已连续开展了十七届文艺汇演和歌咏比赛, 这些节目均由学生自编、 自导、 自演。

 各 班的班风、 舍风建设由学生干部与班主任共同策划, 学生干部具体实施。

 让学生不知不觉又自觉自愿地受到良好的教育, 从而净化、 美化着学生的心灵, 升华了学生的品格, 推动着学校精神文明的建设。

 五是咨询课程。

 教育工作者运用教育学、 心理学等理论与技术, 借助语言、 文学等媒介, 与教育、 咨询对象进行信息交流并建立某种人际关系, 帮助教育、 咨询对象解决认识过程中知与不知的基本矛盾, 消除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 充分发挥自身潜力, 有效适应环境的课程。

 辅 导咨询包括集体辅导咨询和个体辅导咨询。

 ( 三)

 行之有效的课程管理体系 1. 网络化管理 多年来, 我校一直坚持“德育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的德育网络管理体系。

 对外, 通过家长委员会、 家长学校和校外德育辅导员队伍,统筹协调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工作; 对内, 通过学工处和共青团、 学生会, 主要落实活动课程、 咨询课程, 通过教务处主要落实学科课程 , 通过三处和教育工会, 共同落实隐性课程。

 行政职能部门和群团组织再把这些课程落实到基层。

 整个管理工作像一张网, 确保了每一项德育目标都有落实的结点。

 2. 责任管理 伴随着学校岗位责任制的推行, 德育课程的岗位责任管理也得到了落实。

 从校长到每一位教职工, 从每学年初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的

 制订, 到一学年内工作的实施过程, 到学年末的述职和工作考核总结,德育课程的落实情况和实绩, 都是重要的内容, 都关系到考核的分数 和确定的等级, 并与奖金挂钩。

 责任管理强化了教职工全员育人的观念, 保证了德育内容和德育课程真正落到实处。

 3. 学分管理 实行“德育学分制”, 旨在变管理为服务,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 自主的成长环境, 打破旧的主观评价学生品德的体系, 将德育的内容和环节学分化, 将德育的过程和成果成绩化,把德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结合起来, 把学生在理论学习、 实践活动 、 行为规范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表现全部纳入统一的德育教学中。

 “德育学分制”的实施, 激发了学生参与德育类活动的积极性, 培养了 学生对自已行为品质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奖惩措施 奖惩管理分为两种对象。

 其一是教师, 教师落实德育课程的情况与奖惩挂钩, 同时对教师独创性地开展争创和评选“德育骨干”的工作。

 其二是学生, 在实施学分制的基础上, 对那些理论学习和实际表现突出的学生, 德育学分可以加分。

 对于那些德育学分不及格者, 我们采取了如下一些措施:

 ①组织参加德育培训班学习。

 ②指导制订德育进步目标和计划。

 ③落实“一帮一”。

 ④尽可能提供进步的机会和平台。

 ⑤加强督促和考察。

 四、 “大德育课程体系”的实际成果 大德育课程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 使德育工作有所创新、 有所发展、 有所提高, 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 一)

 德育实效明显 首先, 德育内容经过师生的共同转化、 创生, 具有丰富的情境性和生活性, 真正成了可感的、 具体的、 容易接受的德育内容。

 其次, 德育课程变成了一个开放的、 生动的、 不断有新内容新意义生成的课程。

 第三, 学生不再是预定“真理”的被动接受者, 而是成为学习的主人, 他们从消极的接受者变成了积极的德性创造者, 人的道德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第四, 师生关系实现了真正的平等和融洽, 他们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共同探讨道德话题、 相互影响、 相互转换角色的群体。

 ( 二)

 社会效应提升 近几年来, 学校德育工作成效的经验介绍《对症下药与正本清源—大德育课程体系的经验介绍》 、 《与时俱进, 构筑学生德育评价新模式》 分别在2005年和2006年江苏省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年会作大会交流; 学校也因德育工作成绩突出、 特色鲜明, 成为国家教育部确认的首批全国百所“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实验基地”, 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 省模范学校, 省德育先进学校, 省德育知识竞赛“先进单位”,市“依法治校示范校”, 市“四五普法先进单位”、 “平安常州先进集体”、“法治常州建设示范点”等荣誉, 获得区“法制教育特色学校”称号, 还连续三年被区人民政府、 人武部评为“征兵先进单位”, 常州市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优秀组织奖, 学校团委连续三年被评为市、 区“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推荐访问:育人为本 为本 育人 完整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