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风华文档网!

意识形态与政治关系(全文完整)

工作总结 时间:2022-09-27 16:48:0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意识形态与政治关系(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意识形态与政治关系(全文完整)

 

 浅析意识形态理论与政治的关系 ——意识形态的认识论思考

 10 级思想政治专业

  颜婷

 2111001021

 意识形态是我们认识社会的工具, 更是改造社会的工具。纵观近代中国社会,它是一场政治变革的历史, 由封建地主阶级发起的洋务运动, 到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再到无产阶级建立的新中国; 同时也是一幕意识形态理论变更的历史,封建意识形态理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理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意识形态理论与政治实践究竟有怎样的联系呢?本文将拟从意识形态认识论角度在此作初略阐释。

 一、

  意识形态理论对政治的屈从 从某种意义上讲, 意识形态理论总是从某个方面满足着现有政治的需要, 并被拿来当作阶级统治的理论工具。

 一个国家要保持正常运转需要设置各种各样的政治机构, 相应地, 维护阶级统治的理论工具也不止一个, 其中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理论是其中最主要的工具, 它对现有政治表现出明显的屈从, 在阶级斗争中发挥政治职能。

 因此, 判断一个理论是否是意识形态理论首先需要考虑其中是否包含了对现有阶级统治“献媚” 的成分。

 (一)

 阿尔都塞所归结的四种意识形态理论屈从于政治的具体表现。

 阿尔都塞关于意识形态理论对政治的屈从的认识是非常之深刻的, 南开大学杨郁卉博士对此作了较为透彻的分析。

 杨博士认为:

 阿尔都塞通过马克思在《资本论》 中对所在时代四种主要的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 发现了意识形态理论的政治本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阿尔都塞那里呈现出四个主要特征:

 (1)反经验主义;(2)反还原主义; (3)反历史主义; (4)反人道主义。

 在阿尔都塞看来, 马克思正是在摆脱了同这些意识形态理论一样的“统治工具” 命运, 才将自己从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漩涡中“解救” 出来。

 下面我们来分别看一看阿尔都塞所归结的四种意识形态理论屈从于政治的具体表现。

 阿尔都塞指出, 经验主义认识论是意识形态理论, 它充当了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认识工具, 因为经验主义理论阻碍了人们对社会真实状况的认识。

 换句话说,统治阶级通过经验主义认识论, 把那些有利于阶级统治的认识对象, 如道德、 伦理、 宗教、 秩序等概念提供给人们, 而把阶级压迫、 剥削、 剩余价值等等反映阶级统治本质的概念隐藏起来, 不让它们成为认识内容。

 与此同时, 经验主义理论的认识原则又使人们相信他们所面对的认识对象与现实对象是一致的, 自己所从事的认识活动就是科学的认识活动, 使真实的阶级剥削被掩盖, 于是就在无形中实现了一种政治欺骗, 进而达到压制阶级对抗的革命力量, 维护现有统治秩序的目的。

 还原主义力求将复杂的过程简化和还原为简单的过程。

 根据这一理论,“政治经济学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还原为一般生产过程, 把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还原为主体之间的关系。”系、 等级关系统统被还原为主体之间, 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这种不断 “还原” 的过程中,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存在的根本差别被抹杀, 阶级统治的

 1阿尔都塞、 巴里巴尔著.读《资本论》 .李其庆、 冯文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第 225 页。

 1这样一来, 资本主义秩序下的生产关系、 剥削关系、 阶级关

 本质也就被隐藏起来了。

 历史主义把历史变化的原因归结为一种内在发展逻辑的逐渐显露, 因此社会整体内部的各个层次没有质的差别, 历史时代具有同质的连续性和同时代性。

 面对一个不存在“中断” 的连续的历史, 这意味着现存的政治形式也属于整个历史时代的某个阶段, 它体现着理性的本质, 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因此应该获得支持和维护;想比较之下, 马克思则是反历史主义的, 他认为社会历史是一个具有“间断性” 的历史, 不同的历史时代由不同的社会结构来定位, 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分配方式如果成了阻挡社会发展的障碍, 就应该采取革命的手段将其废除, 建立新的制度, 从而进入新的历史时代。

 阿尔都塞对人道主义的分析是最为详细的, 他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的反人道主义观点遭到的批判也是最多的。

 人道主义所表现出来的对政治的屈从是通过把经济的性质建立在有需要的主体身上, 它认为人的主体需要决定了社会生产和社会关系。

 在政治上, 这种人道主义与还原主义一样也是把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复杂的社会关系抽象为为一般的人的关系, 虽然换了一种解释方法, 具有更强的理论说服力和亲和力, 但实际上发挥的同样是掩盖真实的阶级关系和阶级剥削的作用,也同样是屈从于政治实践的意识形态理论。

 从阿尔都塞的分析中, 我们可以看出, 意识形态理论对政治的屈从, 主要是表现为, 意识形态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在于, 它并不是自发产生的, 而是由一定社会、 阶级、 集团的有概括能力的思想家、 理论家基于对社会、 对阶级根本利益的认识, 自觉创立的观点、 学说体系, 是他们对社会关系的理论概括。

 它既要说出它所代表的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宣布这种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又要竭力掩饰这种根本利益, 把人们注意力转向细节或其他问题上。

 这就使它具有了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并为其谋取阶级利益而不断变换自身形式来为其服务特性。

 (二)

 意识形态屈从政治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印证 在中国近代社会中, 意识形态理论屈从政治主要是以某一阶级或政党的兴起而出现, 并为之抗战或服务来体现的。

 这与阿尔都塞关于意识形态理论对政治的屈从的具体环境有出入, 但从本质上来说, 意识形态理论依然是为某一阶级利益服务的, 屈从的本性没变。

 1.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与封建地主阶级意识形态的较量 在鸦片战争炮响之前, 中国社会处于清朝封建统治之下。

 依靠强大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力量, 毫无疑问, 封建意识形态牢牢的掌控着中国四万万子民的思想,为清朝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权服务。

 鸦片战争的炮声, 惊醒了不甘做亡国奴的中国先进分子, 开始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

 与此同时,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也经历了由萌芽、 形成到基本成熟的发展历程。

 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没有成为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式,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也就始终没有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与封建地主阶级意识形态共居这一社会中, 其相互间的较量是不可避免的。

 以地主阶级改革派掀起的洋务运动, 使传统的封建秩序受到了冲击, 传统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然, 只学习西方的器物长技, 不可能挽救中国的危亡,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依然强大, 洋务运动最终陷入失败的境地。

 但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伴随着资产阶级的出现而萌芽, 从而打破了封建地主阶级意识形态的坚冰, 社会迈向近代化。

 随着资产阶级登上中国政治舞台,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日渐成熟。

 在资产阶级与封建残余进行斗争的过程中,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与封建意识形态也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各自为所服务的阶级进行来回的较量, 争夺整个中

 国思想的制高点。

 2.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脱颖而出 封建意识形态抱着传统的老祖宗, 拒绝时代的气息,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又不能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十月革命“庶民的胜利” 的道路则为中国何去何从树立了 榜样作用;“救亡” 的迫切性给予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广阔的发挥空间。

 中国共产党主张要解决中国的问题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 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提出了 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找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独特道路, 开创了新民主主义现代化的创造性构想。

 这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扎根于中国共产党, 并为其反封反帝斗争提供了思想保证。

  二、 意识形态理论对政治的干预 意识形态理论在哲学范畴内是作为批判对象存在的, 然而它在现实的政治实践中并不像我们设想的那样, 可以被当作虚假意识轻而易举地抛弃。

 恰恰相反,在政治实践中的意识形态理论总是以“真理” 的面目出现, 并将它的政治抱负转化为社会现实, 从而实现对现实政治的干预。

 (一)

 意识形态理论在政治生活中的引导作用决定了 其具有干预政治的特性。

 为什么意识形态理论可以实现对政治的干预, 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

 意识形态在哲学的帮助下实现了自身合理性的解释, 并且让有利于特定阶级的生产关系分配方式披上普遍性、 真理性的外衣。

 在政治统治国家中, 意识形态以各种方式把特定的观念体系植入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无形中在社会实践就发挥了自身引导人们向着统治阶级的方向靠拢。

 与此同时, 它也左右着统治阶级在一定时期内的政治决策、 计划等。

 所以, 阿尔都塞将意识形态看做是“可以在阶级斗争的特定阶段给予社会实践以某种统一性和指南”(二)

 意识形态理论通过“观念的统治” 来实现政治干预 意识形态理论在占据了 统治地位后如何实现了 它的“观念的统治” 呢? 阿尔都塞认为, 在阶级社会中的政治权力是由统治阶级掌握的, 当一个国家从最初暴力形式的政权争夺中解脱出来, 进入维持新政治秩序阶段的时候, 统治阶级必须使自己的权力重心从暴力转向同意, “依靠其臣民的自由的、 习惯性的同意, 这个统治阶级需要启发一种不能只用武力来维持的顺从。” 而这种“同意” 的获得主要来自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建立以维持统治阶级领导权为首要目的, 因此它必须通过使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成为内部统一的、 具有表面的真理性的、 并在诸观念体系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来实现。

 阿尔都塞指出, 当特定的意识形态利用它的“真理性” 骗取了 人们的信任,并在理论领域占据了统治地位之后, 它一方面需要通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对意识形态的误认大规模地召唤阶级主体, 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国家权力来保障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 使这种特定的意识形态体系在国家机器中凝聚和固定下来, 并持久地发挥作用。

 阿尔都塞把这种借助占统治地位意识形态的作用维持阶级统治的方式称为“观念的统治”, 或称意识形态的统治。

 在一定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政治意识形态, 必然是该社会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政治思想体系。

 因为“ 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

 2阿尔都塞.哲学与政治.陈越编.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3,第 238 页 2。

 质力量, 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 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 因此, 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 一般地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所维护的经济形式和政治关系, 并论证这种经济、 政治制度的合理性及其阶级统治的合法性。

 统治阶级在这一政治意识形态的指导下, 设计政权组织结构、 统治形式、 政治策略手段以及整个政治系统的运转机制, 控制阶级之间的冲突以及阶级内 部的矛盾。

 统治者力图通过本阶级的政治意识形态将其政治影响力转换为人们心理上的政治权威, 并且使它 成为公共舆论衡量人们政治行为的价值标准和尺度, 从而使它 在社会的实际政治活动中,持久地起着政治强制手段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观念的统治背后实际上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关系: 当统治阶级把自 己的意识形态思想通过各种社会机构灌输给被统治阶级时, 它不用一刀一枪便达到使对方臣服于自己的目的, 阶级关系得到巩固, 生产关系得到延续, 社会秩序得到维持。

 可以说, 观念的(意识形态的) 统治是资本主义再生产出自己生产条件的最重要途径, 是实现生产关系再生产的主要场所。

  三、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如何应对意识形态问题 全球化客观历史进程是人类生产实践活动和普遍交往活动的必然结果。

 意识形态首先作为一种思想, 按照前文的分析, 它具有对政治的屈从并对政治进行干预, 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饱含统治阶级利益以及国家权利和意志, 在我们看来意识形态是利益驱使下思想与权力的合谋, 全球化空前广阔的交往空间使得各民族国家的价值碰撞、 利益冲突更加复杂化。

 历史发展现阶段, 存在两大对立的社会制度中最突出的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在意识形态领域也就存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立、 斗争的问题。

 资本主义为建立一统天下的局面, 打着民主、 人权的旗号不断进行意识形态扩张和渗透的过程, 让非西方国家的人民应该认同西方的民主、 自由、 人权的价值观念以及个人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 企图以实现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消融。由于“分化”“西化” 社会主义的手段和方式变得越来越隐蔽、 迷惑, 这使得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巨大挑战, 如何应对这一问题也变得异常敏感。

 结合意识形态理论对政治的屈从与干预的角度来看, 应对意识形态问题不应偏离以下两项原则:

 一是揭穿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的真面目, 从而提高对其的防范意识; 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自身建设, 从而能与其他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抗衡。

  3。

 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反映该阶级

 3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1 卷,第 52 页)

 参考文献:

 [1]阿尔都塞.哲学与政治.陈越编.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3 [2] 阿尔都塞、 巴里巴尔著.读《资本论》 .李其庆、 冯文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3] 俞吾金.意识形态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3 . [4] 刘建飞.论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关系.现代国际关系,2001( 7). [5] 李合亮.论全球化的意识形态性.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6 ). [7] 王永贵.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 ,2005. [6] 刘娜. 全球化进程中的意识形态问题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9. [8] 杨郁卉.政治实践与思想干预.南开大学博士论文, 2010. [9] 傅静.意识形态与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山东大学博士论文, 2004. [10] 李英田.利益关系变迁与意识形态创新.中央党校博士论文, 2008

推荐访问:意识形态与政治关系 意识形态 完整 政治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