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风华文档网!

2022年校庆诗歌短诗七言绝句【完整版】

工作总结 时间:2022-06-06 08:48: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校庆诗歌短诗七言绝句【完整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校庆诗歌短诗七言绝句【完整版】

校庆诗歌短诗七言绝句5篇

【篇一】校庆诗歌短诗七言绝句

凉州词一首

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二首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早发白帝城 

 唐代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塞 一首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 二首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乌衣巷

唐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江南逢李龟年

唐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申请书

东城区人民法院:

本人起诉刘浩一案(卷号:2017京0101民初12231号),现正式确定起诉案由为相邻关系纠纷,具体各项诉讼请求仍保持不变。由此给贵院主审法官及相关工作人员工作带来不便,深感歉意!

此致

东城区人民法院

申请人签字:

2017年9月15日

《春》

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里脚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秋天真美丽》

一年四季当中,有人喜欢春意盎然的春天,有人喜欢烈日炎炎的夏天,有人喜欢白雪皑皑的冬天,可我却喜欢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的秋天。

  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瞧!那一排枫树虽然没有夏天枝繁叶茂的美,但是,快看!一阵风吹过,叶子挣脱了大树妈妈的怀抱,纷纷落了下来,多像一只只在翩翩起舞的蝴蝶,跳的是那么美——那么美。有些人可能会对大树妈妈表示同情,也很惋惜。但是,大树妈妈一点也不悲伤,因为它知道:下一年的春天,那些枫叶同样会回到它的怀抱。

秋天,真是个丰收的季节。稻田里,稻谷早已成熟,远远望去,金灿灿的一片,天气非常凉爽,偶尔还会刮起一阵小风,吹拂时,还会带动稻子一起跳舞,很快的就把稻田里的淡黄,金黄,浅黄融合到了一起,极为壮观。

农民伯伯也很高兴,他们戴着草帽,正喜笑颜开的收割稻子呢!果园里,果农们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哇!许多果子已经成熟,飘过来的是浓郁的芳香,晶莹剔透的葡萄像一颗颗耀眼的珍珠镶嵌在树叶中,挨挨挤挤,仿佛一不小心就要掉下来似的。红彤彤的苹果像位少女羞红了脸。石榴呢!看外面的世界这么热闹,忍不住也要说两句,着急的裂开了嘴。黄澄澄的梨子挂满枝头,像无数的“葫芦娃”在守卫着美丽的果园。

  啊!秋天真美丽。我喜欢这多姿多彩的金秋!

《在天晴了的时候》

戴望舒

在天晴了的时候,

该到小径中去走走:

给雨润过的泥路,

一定是凉爽又温柔;

炫耀着新绿的小草,

已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不再胆怯的小白菊,

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试试寒,试试暖,

然后一瓣瓣地绽透;

抖去水珠的凤蝶儿

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把它的饰彩的智慧书页

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到小径中去走走吧,

在天晴了的时候;

赤着脚,携着手,

踏着新泥,涉过溪流。

新阳推开了阴霾了,

溪水在温风中晕皱,

看山间移动的暗绿--

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

《送郭司仓》

唐 王昌龄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唐 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146×7=        245×4=        158×5=      113×2=     123×5= 

2181×3=       326×7=        214×2=      324×9=     284×3= 

157×9=        333×3=        589×4=     3142×8=     422×8= 

1424×2=      121×9=        624×8=      45×5=       456×5= 

59×6=        345×7=       318×4=      612×5=       208×6= 

123×4=      207×7=      634×8=        250×4=      205×9= 

604×5=        503×3=       109×5=       206×3=     604×8=      

890×8=         35×7=      670×7=        5300×4=     56×8=    

64×7=         134×5=       64×7=        134×5=     125×6=    

 

155×8=         274×3=         573×4=      27×5=      34×4=  

【篇二】校庆诗歌短诗七言绝句

唐诗七言绝句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唐诗七言绝句
  1、《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4、《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6、《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7、《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8、《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9、《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0、《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11、《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3、《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4、《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5、《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6、《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7、《春怨》
  唐·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18、《征人怨》
  唐·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9、《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20、《题金陵渡》
  唐·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篇三】校庆诗歌短诗七言绝句

七言绝句大全

七言绝句大全
1、【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可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6、【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7、【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8、【客中行】
唐·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9、【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0、【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均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1、【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2、【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纠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3、【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4、【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5、【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陽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6、【春词】
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17、【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纠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9、【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0、【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篇四】校庆诗歌短诗七言绝句

七言绝句 

春日偶成 宋 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社日 唐 张演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对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绝句 僧志南,南宋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游园不值 南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花影 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湖上 宋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春晴 唐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春暮 曹豳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莺梭 宋 刘克庄 

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

客中初夏 南宋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初夏睡起 杨万里 南宋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三衢道中 宋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田家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秋月 宋 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湖上初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 林洪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寒夜 宋 杜小山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诗论 元好问

晕碧裁红点缀匀,一回拈出一回新。

鸳鸯绣出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

天平山中 明 杨基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示儿 南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晚春田园杂兴 范成大。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姜白石

细草穿沙雪半消 吴宫烟冷水迢迢

梅花竹里无人见 一夜吹香过石桥.

湖上寓居杂咏 姜夔

荷叶披披一浦京,青芦奕奕夜吟商。

平生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

横塘 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横溪堂春晓  南宋  虞似良

 一把青秧趁手青, 轻烟漠漠雨冥冥。

  东风染尽三千顷,  白鹭飞来无处停。

客晓 沈受宏

  千里作远客,五更思故乡。

寒鸦数声起,窗外月如霜。

病起 明 先著

移植甘蕉为绿阴,经年长大已成林。

天寒霜落休轻剪,恐有秋来未死心。

半山观桃 清代 马曰璐

山光焰焰映明霞,燕子低飞掠酒家。

红影到溪流不去,始知春水恋桃花。

题画竹 清 郑板桥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小廊 郑板桥

小廊茶熟已无烟,折取寒花瘦可怜。

寂寂柴门秋水阔,乱鸦揉碎夕阳天。

吴兴杂诗 清 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菊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江南逢李龟年

   唐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三日寻李九庄

 唐 常建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春行寄兴 唐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寒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送齐山人归长白山

唐朝 韩翃

旧事仙人白兔公,掉头归去又乘风。
柴门流水依然在,一路寒山万木中。

乌衣巷 唐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窦巩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渡桑干 贾岛

客舍并州已十霜, 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 却望并州是故乡。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瑶瑟怨 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出塞一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二 王昌龄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桃花溪 唐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少年行 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 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 系马高楼垂柳边。

  客 中 作 唐代 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不第后赋菊 唐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咏月 唐 李建枢

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

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

题都城南庄 唐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咏华清宫 王建

行尽江南数十程 晓风残月入华清

朝元阁上西风急 都入长杨作雨声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三月寻李九庄 唐诗 常建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本事诗 苏曼殊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湖上杂事诗 清 袁枚

“烟霞石屋两平章,渡水穿花趁夕阳;

万片绿云春一点,布裙红出采茶娘。

题画 清 蒋士铨

不写晴山写雨山,似呵明镜照烟鬟。

人间万象模糊好,风马云车便往还。

赠当筵索诗者 清 赵翼

盈盈十五出堂时,妙转歌喉劝客卮。

也是人间生活计,老夫和泪写胭脂。

安宁道中即事 清 王文治

夜来春雨润垂杨,春水新生不满塘。

日暮平原风过处,菜花香杂豆花香。

剪衣 高梅阁

风满帘栊露满台,寒衣未就起徘徊。

声声促织门前叫,萤火无容近案来。

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晓云含雨却低回。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北宋 苏轼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归何处? 家在江南黄叶村。

禾熟

  宋代 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病牛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精疲谁复伤。

但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村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春游湖 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桑茶坑道中

宋 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华岳 田家

鸡唱三声天欲明,安排饭碗与茶瓶;

犹恐良人催耕早,自扯蓬窗看晓星。

于役书见 清 王允皙
几树萧条远见天,一溪寒冷自生烟。


惠崇小景无人买,挂在荒村不计年。

题不倒翁 齐白石

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

将汝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

对菊感赋 清高旭

聊复持螯且自夸,万千心事乱如麻。

天生傲骨差相似,撑住残秋是此花。

晒旧衣

清 周寿昌

卅载绨袍检尚存,领襟虽破却余温。

重逢不忍轻移拆,上有慈母旧线痕。

已亥杂诗

   清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栈 清 张问陶

马嘶人语乱斜阳,漠漠连阡水稻香。送险亭边一回首,万蜂飞舞下陈仓。

遣兴 清 袁枚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台湾竹枝词 钱琦

竹舍茅檐似画图,疏篱都夹绿珊瑚。

不教夜雨空阶滴,添种芭蕉三五株。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宋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夏夕 高梅阁

玲珑角枕紫藤床,收卷残书趁晚凉。

好是月斜风过后,一帘花影送清香。

【篇五】校庆诗歌短诗七言绝句

七言绝句56法

(源于网络)

第1法:四句旋转而下,第四句有一二字与第一、二句相复者,而句首并多用“却”字。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惟此类,则第四句必与第一、二句呼应极紧,盖四句一气转下者也。如唐贾岛《渡桑乾》“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这句话可以视作冯先生所归纳提炼的七言绝句具体作法的总纲。以下诸种作法,绝大多数都关涉到第三句,幸读者识焉。

第2法:或四句,或三句,与第一、二句俱有相复之字,而与前一法稍异。如宋王安石《游钟山》“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闲。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明僧德祥《爱闲》:“一生心事只求闲,求得闲来鬓已斑。更欲破除闲耳目,要听流水要看山”;
清江湜《舟中二绝》(其一):“浮生已是一孤舟,更被孤舟载出游。却羡舟人挾妻子,家于舟上去无愁”。

第3法:第三、四两句,轱辘而下,故第四句必有一二字与第三句相复,而又用“还”、“又”等字以紧系之,而第三句或先用“已”字以启其意。如宋李遘《绝句》:“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掩映,碧山还被暮云遮”;
明姚汝循《回雁峰》:“回雁峰头望帝京,寒云黯黯不胜情。贾生已道长沙远,今过长沙又几程”。欧阳永叔词云:“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青山外”,亦此句法。

第4法:与前一法同,故三四两句必有复字。特前一法为尤整齐耳。如唐李益《度破讷沙》:“眼见风来沙旋转,经年不省草生时。莫言塞外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
明黄荣《牡牛图》:“江草青青江水流,卧吹孤笛弄清秋。放牛莫放南山下,昨日南山虎食牛”。

第5法: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故首二句多有“去岁”、“去年”等字,而三句多有“今年”、“今日”等字,而首二句与末二句又必有相复之字,以见呼应。如宋杨万里《中秋前二夕钓雪舟中*》:“去岁中秋正病余,爱他明月强支吾。今年老矣差无病,后夜中秋有月无”;
宋李遘《送春呈袁祖州》:“去年春尽在宜春,醉送东风泪满巾。今日春归倍惆怅,相逢不是去年人”。

第6法: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故首二句多用“前年”、“昨日”等字,而第三句则用“今日”、“今朝”等字,惟不以复字作呼应,斯与前法差异耳。如宋皱浩《仁老寄墨梅》:“前年谪向新州去,岭上寒梅正作花。今日霜缣玩标格,宛然风外数枝斜”;
宋朱熹《水口行舟》“昨日扁舟雨一簔,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第7法: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但于第三句用“今日”、“如今”等字,而首句则不用“昔年”、“去岁”等字,然其实指往日之意,固隐含于其中也。如唐杜甫《解闷》:“一辞故国十经秋,每见秋瓜忆故丘。今日南湖采薇蕨,何人为觅郑瓜州”;
明袁凯《扬州逢李十二衍》:“与子相逢俱少年,东吴城郭酒如川。如今白发知多少,风雨扬州共被眠”。

第8法:第三句用“只今”、“惟有”四字作起,与前法小异。如唐李白《苏台怀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明王廷相《芜城歌》:“莫向隋宫问六朝,璚枝玉蕊已烟消。只今惟有湖边柳,犹对春风学舞腰”。

第9法:以“如相问”三字置第三句后,其所问者何事,不必说明,但观其第四句答词,则其问意自显矣。如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明杨慎《赠宋文百户石岗舍人》:“七十从戎鬓已斑,劳君相送出滇关。过家儿子如相问,为报衰翁二月还”。

第10法:第三句用“借问”、“欲问”、“试问”、“为问”等字作起,其下并著以“何”、“谁”等字,以明其所问之事,而第四句则答之之词也。如唐高适《塞上闻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明汪本《舟中有成》:“故乡南望渺无涯,水面云深日又斜。欲问浮生何所似,试来风处看杨花”。

第11法:第三句亦用

“为问”、“试问”等字作起,以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无”、“几”、“何”、“谁”等字著在第四句,而不在第三句。如唐杜牧《秋浦途中》:“潇潇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雨岸浦。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宋苏轼《又和景文韵》:“牡丹松桧一时栽,付与春风自在开。试问壁间题字客,几人不为看花来”。

第12法:以第三句作诘问语,用“何”、“谁”、“几”、“安”、“那”等字作起,或以第四句作答,如唐白居易《魏王堤》:“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或并第四句亦承上句一气作问,如明陆容《题画》:“林屋重重枕野塘,水花千顷一归航。何年了却公家事,来趁山人几日凉”。

第13法:亦以第三句作诘问语,但“何”、“谁”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如唐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日暮征帆泊何处,天涯一望断人肠”;
明钟顺《清夜闻笛》:“小楼人醉月初斜,归思迢迢隔海涯。短笛谁吹断肠曲,满庭香雪落梅花”。

第14法: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而但于第三句冠以“如何”二字。如唐李商隐《无题》:“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宋朱熹《之德化宿剧头铺,夜闻杜宇》:“王事贤劳只自嗤,一官今是五年期。如何独宿荒山夜,更拥寒裘听子规”。

第15法:但以第四句作诘问语,故“如何”二字,即冠其句首。如宋项安世《夜雨》:“夜窗疏雨不堪听,独坐寒斋万感生。今夜故人江上宿,如何禁得打篷声”;
清何绍基《无园种菜》:“五更风露有精神,浩荡天恩处处匀。菜色青葱真可爱,如何比拟到饥民”。

第16法:以“何如”二字冠第三句者。如元唐朝《五无吟六首之一》:“云在空中变态奇,风来江上浪漪漪。何如风定云开后,秋水长天一色时”;
明王世贞《题溪山深隐图》:“古木寒流一两家,柴门昼掩待归鸦。何如只向人间住,与客携壶踏落花”。

第17法: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第三句必用“不知”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必用“何”、“几”、“那”、“无”等字以足之。如唐王翰《春日思归》:“杨柳青青杏发花,年光误客转思家。不知湖上菱歌女,几个春舟在若邪”(邪,音ya,二声,牙音。若邪:溪水名,在越州会稽县,今浙江绍兴城东北);
明刘铉《题沈孟渊所藏王叔明竹》:“烟雨苕溪忆旧游,画图遗墨见风流。不知黄鹤飞归后,又是山中几度秋。”。

第18法:第三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诘问语,故其下必用“谁”、“何”、“多少”等字。如唐贺知章《柳枝词》:“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金党怀英《立春》:“水结东溪冻未漪,风凌枯木怒犹威。不知春力来多少,便有青蝇负暖飞”。

第19法:第三句亦用“不知”二字作起,但非用作诘问语,故其下不用“谁”、“何”、“多少”等字。如唐王涯《塞下曲》:“年少辞家从冠军,金鞍宝剑去邀勋,不知马骨伤寒水,惟见龙城起暮云”;
清孙原湘《蕉窗听雨图吕生乞题》:“滴尽残窗碎雨声,破人秋梦到天明。不知一夜诗情好,转在潇潇叶上生”。

第20法:“不知”二字,用在第三句三四二字,以非诘问语,故其下无“谁”、“何”、“多少”等字,而第四句则或用“犹”、“还”、“又”等字以呼应之。如唐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明田僧《题福教寺诗》:“残山剩水一荒基,古寺烟笼白塔低。燕子不知身是客,秋风还恋旧巢泥”。

第21法:第四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诘问语,故其后必缀以“何”、“谁”、“无”、“几”等字。如唐李白《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椀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宋邵雍《天津感事》:“阳乌西区水东流,今古推移几度秋。四面远山长歛黛,不知终日为谁愁”。

第22法:第四句虽冠以“不知”二字,而却非问语,故不用“谁”、“何”、

“无”、“几”等字。如唐李商隐《夕阳楼》:“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清周准《蝴蝶词》:“万花谷里逐芳尘,自爱翩跹粉泽新。多少繁华任意恋,不知只是梦中身”。

第23法:只第四句作诘问语,或但用“谁”、“几”、“何”、

“无”等字,或兼用“知”字于其句首。如唐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若个:谁,那个);
唐张继《与贾岛闲游》:“水北原南草色新,雪消风暖不生尘。城中车马应无数,能解闲行有几人”。

第24法:第四句用“知是”或“知有”、“知在”二字冠之,而第三句则必预言其所以知之之故也。如宋俞桂《溪流》:“云脚才行又复开,一声隐隐只空雷。家僮忽报溪流涨,知是前村落雨来”;
宋晁冲之《夜行》:“老去功名意转疏,独骑瘦马取长途。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

第25法:第三句以“不如”或“不及”、“不似”、“输与”、“输他”等字作起,所以见彼此比较之意也。如宋陆游《看梅归,马上戏作》:“江路疏篱已过清,月中霜冷若为情。不如折向金壶贮,画烛银灯看到明”;
金刘昂《吊李仲坦》:“文章巧与世相违,身后新恩事已非。不及萋萋原上草,一番春雨绿如衣”。

第26法:亦于第三句用“不及”、“不如”、“不似”等字,以见比较之意,特此二字不用在第三句首,而用在三四二字,斯与前一法稍异耳。如唐王昌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邵阳日影来”;
宋陆游《杂感》:“故旧书来问死生,时闻剥啄叩柴荆。自嗟不及东家老,至死无人识姓名”。

第27法:为第三句与第四句作比较者,故“不及”、“不似”、“不如”、“不比”、“输与”等字,用在第四句之首。如唐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明解缙《赴广西别甥彭雪路》:“多情为我谢彭郎,采石江深似渭阳。相聚六年如梦过,不如昨夜一更长”。

第28法:只第四句前后自为比较,故“不似”、“不如”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如明张羽《题陶处士象》:“五儿长大翟卿贤,彭泽归来只醉眠。篱下黄花门外柳,风光不似义熙前”;
明龚诩《与王忠孟登玉峰共饮春风亭》:“山水千重复万重,少年相别老相逢。春风亭下一杯酒,山色不如人意浓”。

第29法:以“分明”二字著在第三句首者。如唐张祜《听筝》:“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分明似说长城苦,水咽寒云一夜风”;
宋杨万里《龙山送客》:“念念还乡未得还,偶因送客到龙山。分明认得西归路,又是回车却入关”。

第30法:以“分明”二字著在第四句首者。如唐王昌龄《长信秋词》:“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明童承叙《宫词》:“三三两两不知愁,结束罗裙学打球。傍晚忽闻仙乐近,分明只在殿东头”。

第31法:以“一种”二字著在第三句首者。如唐白居易《观游鱼》:“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明刘绩《听胡琴》:“胡弦轻轧语星星,破入甘州便泪零。一种尊前沈醉客,解听争似不曾听”。

第32法:“一种”二字著在第三句三四两字。如明夏寅《春夜曲》:“宝鸭烟消几缕香,月移花影过长廊。春情一种无聊赖,自起烧灯照海棠”;
清沈受宏《同钱太史泛舟座有女郎湘烟戏题》:“酒绿灯青夜语中,家乡同隔海云东。伤心一种天涯客,卿是飞花我断蓬”。

第33法:第三句用表“记忆”之字(如“记得”、“长记”、“略记”、“犹记”、“犹忆”、“忆得”、“尚忆”、“还忆”、“偶忆”、“长忆”、“最忆”、“忽忆”、“空忆”、“却忆”等),而第四句则其所忆之事也。如宋欧阳修《过中渡》:“得归还自欲淹留,中渡桥边柳拂头。记得来时桥上过,断冰残雪满河流”;
明归有光《《初发白河》:“胡风刮地起黄沙,三月长安不见花。却忆故乡风景好,樱桃初熟正还家”。

第34法:第三句用“莫怪”、“莫嫌”、“莫向”、“莫算”等字作起,而第四句则皆申明其意者也。如唐贾岛《赠人斑竹拄杖》:“拣得林中最细枝,结根石上长身迟。莫嫌滴沥红斑少,恰是湘妃泪尽时”;
李商隐《宫词》:“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莫向尊前奏花落,凉风只在殿西头”。明王恭《春雁》:“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莫怪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第35法:“莫向”、“莫怪”等字著在第四句首,而第三句则先说明其意者也。如唐郑谷《席上赠歌者》:“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坐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
明王儒卿《寄吴郎》:“旧事巫山一梦中,佳期回首竟成空。郎心亦是浮萍草,莫怪杨花易逐风”。

第36法:第三句用“不须”或“不用”二字作起者。如唐杜牧《题城楼》:“鸣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宋陆游《杭头晚兴》:“山色苍寒野色温,下程初闭驿亭门。不须更把浇愁酒,行尽天涯惯断魂”。

第37法:第三句用“问”、“道”、“说”、“语”、“望”、“指”等字,第四句则其所问、所道之语也。如唐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闺意》:“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元宋元《讨柴》:“海树年深成大材,一时斧伐作薪来。山人指点长松说,尽是刘郎去后栽”。

第38法:“说”字著在第三句第二字,故所说者不特第四句,即第三句后五字,亦所说之事也。如唐张祜《退宫人》:“开元皇帝掌中怜,流落人间二十年。长说承天门上宴,百官楼下拾金钱”;
清朱凤翔《村外闲吟》:“荷锄时趁月明归,稚子依依候竹扉。竞说田家风味美,稻花落后鲤鱼肥”。

第39法:第三句末结以“无一事”或“无个事”、“无他事”、“无别事”、“闲无事”、“浑无事”三字,以见其所事者,惟第四句所云云而已。如宋苏轼《春日》:“鸣鸠乳燕寂无声,日射西窗泼眼明。午醉醒来无一事,只将春睡赏春晴”;
元高明《题青山白云图》:“昨夜山中宿雨晴,白云绿树最分明。茅庐早起无他事,去看南溪新水生”。

第40法:第三句以“无端”二字作起,所以示于首二句外,忽插入他意也。如唐李商隐《为有》:“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闺婿,辜负香裘事早朝”;
宋张咏《雨夜》:“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

第41法:第三句三四两字用“最是”或“只有”、“惟有”,而第四句则或用“依旧”、“犹还”等字以呼应之。如唐韦庄《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宋张泌《寄人》:“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栏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第42法:“最是”二字用在第三句首,与前法小异。如唐韩愈《初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清孙原湘《画梅》:“新年无客到山家,雨洒幽窗鼎沸茶。最是称心清绝事,对梅花恰画梅花”。

第43法:第三句首用一“纵”字或“任”字、“总”字,而第四句则或用“只”字、“终”字、“亦”字、“也”字、“犹”字、“又”字等以呼应之。如唐司空曙《江村即事》:“罢钓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李商隐《代赠》:“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
宋郭震《老卒》:“老来弓箭喜离身,说著沙场更怆神。任使将军全得胜,归时须少去时人”。

第44法:“纵”字用在第三句第三字者。如唐杨凌《明妃曲》:“汉国明妃去不还,马驮弦管向阴山。匣中纵有菱花镜,羞向单于照旧颜”;
明赵师秀《采药径》:“十载仙家采药心,春风才过得幽寻。如今纵有相逢处,不是桃花是绿荫”。

第45法:“纵”字用在第四句首者。如唐王维《少年行》:“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唐高蟾《春》:“明月断云青蔼蔼,平芜归思绿迢迢。人生莫遣头如雪,纵得东风也不消”。

第46法:第三句用一“似”字或“如”字以与他物作比,而第四句则申明其相似之点也。如唐王维《送沈子》:“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浆向临圻。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明谢榛《怨歌行》:“长夜生寒翠幕低,琵琶别调为谁凄。君心无定如明月,才绕楼东复转西”。

第47法:第三句用“唯有”或“独有”、“只有”、“但有”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则或用“年年”、“时时”、“犹还”等字以呼应之。如唐杜牧《过勤政楼》:“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明皇甫濂《杨柳枝》:“韶华回首怅离宫,梁苑隋堤荒草中。独有江边杨柳色,垂垂还是怨秋风”。

第48法:“惟有”、“只有”等字著在第四句首者。如唐刘禹锡《杨柳枝词》:“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
宋陆游《楚城》:“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

第49法:第三句以“自从”或“一自”作起者。如唐李益《隋宫燕》:“燕语如伤旧国*花欲落旋成尘。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
贾岛《马嵬》:“长川几处树青青,孤驿危楼对翠屏。一自上皇惆怅后,至今来往马蹄腥”。

第50法:第三句以“好是”二字作起者。如唐韦庄《鄜州寒食》:“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
明王时保《湖口县》:“青山一簇几人家,帘卷湖光日未斜。好是客船来泊处,一行官柳暗平沙”。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宋苏轼《菡萏亭》:“日日移床趁下风,清香不尽思何穷。若为化作龟千岁,巢向田田乱叶中”。

第52法:第三句以“等闲”二字作起者。如唐令狐楚《少年行》:“家本清河住五城,须凭弓箭得功名。等闲飞鞚秋原上,独向寒云试射声”;
宋俞桂《江头》:“渔浦山边白鹭飞,西兴渡口夕阳微。等闲更上层楼望,贪看江潮不肯归”。

第53法:第三句以“正是”二字作起者。如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唐杜牧《南陵道中》:“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寒欲变秋。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第54法:第三句一二及四五六字用“如此”二字者。如元杨维桢《张士诚席上作》:“江南岁岁烽烟起,海上年年御酒来。如此江山如此酒,老夫怀抱几时开”;
清孙原湘《题扇》:“月光到地白于雪,花气上天香作云。如此乾坤如此夜,不知何处著尘氛”。

第55法:第四句第一字用“又”字,第五字则用“一”字或“数”字、“几”字,皆计算字也。如唐李涉《登山》:“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一日闲”;
宋陆游《夏日杂题》:“午梦初回理旧琴,竹炉重炷海南沈。茅檐三日潇潇雨,又展芭蕉数尺阴”;
明陈献章《得廷实书》:“洗竹添花张户曹,忽抛闲散事煎熬。东门春水无人钓,又长溪头几尺高”。

第56法:末句七字中前后三字皆名词,但以中间一字连缀之。如唐白居易《直中书省》:“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
宋陆游《梅花绝句》:“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观沧海 / 碣石篇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注释
(1)观:欣赏。

(2)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3)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北昌黎。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4)沧:通“苍”,青绿色。(5)海:渤海。
(6)何:多么。(7)澹 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8)竦 峙(sǒng zhì):高高地耸立。竦 :通“耸”,高。峙,挺立。
(9)萧瑟 (xiāo sè):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10)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前六句写的是实景,而后四句则是曹操的想象。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

在这首诗中,情景紧密相连。作者通过写沧海,表达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并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来抒发情感,寓情于景中,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日月”四句是写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发展的高潮。

推荐访问:短诗 绝句 校庆 校庆诗歌短诗七言绝句 校庆诗歌短诗七言绝句 关于校庆的诗七言绝句

热门文章